Classical Door

碟片编号:A-0077

唱片名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福特文革勒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Schwarzkopf、Edelmann、Hopf,福特萬格勒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
錄音年代:1951年7月29日
錄音地點:拜魯特節慶廳
錄音師:Robert Beckett
製作人:Walter Legge
EMI CHS 769801-2﹙科藝百代代理﹚
"The performance which reopened Bayreuth after the war - and a magnificent interpretation of a masterpiece."
這張錄音完成的四十七年以來,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便一直未出現過有能與這張拜魯特現場錄音相比擬的唱片出現。目前能找到的貝多芬第九錄音不下百種,但仍然未能稍微威脅到福特萬格勒的地位。雖然現場觀眾咳嗽聲不斷、儘管現場錄音嘶聲吵雜,但是仍然未曾損及這張錄音的價值。福特萬格勒所營造出的音樂力量,是無法以筆墨形容的。

这张是一般称为54年版的,老富音质公认最好的版本(维也纳乐团),和DG435325-2是一个录音.虽然叫54年版,具体演出录音时间这张封底上有,是1953年5月31日.

富尔特文格勒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在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一生中,贝多芬的音乐始终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位音乐家在他青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指挥贝多芬的音乐,成为解释和演绎贝多芬的音乐的专家,将是他人生的焦点,也将是他至死不渝,不离不弃的事业。从1947年到1954年,即从解除对他因政治而被禁止演出的禁令到他过早去世这段期间,富尔特文格勒指挥的音乐作品中,贝多芬的明显地占了大多数。尽管如此,你也会惊奇地发现:在同一段时间,他指挥作品的跨度和多样性居然是从巴赫到欣特米特。富尔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1954年的8月30日在萨尔斯堡。其曲目全是贝多芬的:第七、第八交响曲(ORFEO CD 293 921 B)。相比之下,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的曲目则是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和他自己的e小调交响曲。富尔特文格勒的夫人伊丽沙白· 富尔特文格勒回忆道:富尔特文格勒曾在家里花了很多小时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庄严弥撒,庄严弥撒在他的脑子里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他在1930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指挥过该作品,因为他基本上认为这部作品是不可演奏的。 在富尔特文格勒众多的文章当中,有关贝多芬的同样占大多数。他第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论贝多芬的音乐》发表于1918年。从中你可以发现,他非常专注于分析理解贝多芬和二十世纪音乐家之间的关系,这些音乐家也指现代的听众。这种专注一直延续到对(1951年)第五交响曲的非常深刻的分析。富尔特文格勒认识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家,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离他心目中的贝多芬越走越远。这直接影响到他指挥贝多芬的作品。有一点很使人惊讶的就是:早在1918年,年仅32岁的富尔特文格勒就有远见地分析到了这种趋势,并且继续准确地解释在现代人的混乱与谦恭的贝多芬之间的差异。这差异表为在现代人在技术上的杂乱,而贝多芬则对规律、秩序和形式有和谐的要求。富尔特文格勒仍然相信:虽然有人怀疑,但大众在心底里面,在他们的最终信念上,他们是深深地需要贝多芬的,特别是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荡过后。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富尔特文格勒指挥贝多芬的作品都有特别高的质量和个性,使得这些演绎远远高出一般的水平。这在他生命最后那几年尤为明显。1948年,富尔特文格勒第一次在萨尔斯堡指挥“菲德里奥”,当时他说:“这部菲德里奥象一部弥撒曲远胜于象一部歌剧。我觉得它触及了所有时间概念上的宗教领域,或者说是属于‘人类的宗教’。在我们都经历过一切以后,这宗教从来也不象今天那么伟大,也不象今天那么有必要。” 这同样(也许更加)适用于贝多芬的另一部作品,第九交响曲。很奇怪,在富尔特文格勒的文章里没有一篇是分析这部作品的。也许他认为,这部作品造成了太多的文字误解,妨碍了对贝多芬原意的理解。即便如此,富尔特文格勒还是尽可能多地指挥该作品:在他生命的最后8年里共有36次之多。而且,他对该交响曲的演绎明显不同于他同时代的指挥家,也不同于其他作品。作为一名听众,我从未听过对第一乐章中的冲突描写、或者谐谑曲中的凶猛力量、还有慢板中的忧伤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只有在富尔特文格勒的演绎中,你才能感受到第四乐章中的迫切需要,‘啊,朋友,不单单这些话’(即合唱部分,我不知该如何译,请见谅-译者)的喷涌而出,还有对人类共同升华的喜悦的衷心赞美。这经历是永生难忘的。正是因为富尔特文格勒在演绎的时候将所有非音乐的因素排除在外,也正是因为他能够在细节中见全体,也能够在全体中见细节,这使得他能恰倒好处地处理好每一段落和音符,制造最好的效果,决无投机取巧,此外还因为他对歌词原意的丰富想象力,所有这些原因使得这个演绎成为绝后而无法重演的演绎。 富尔特文格勒论贝多芬(摘自1942年的文章《光芒照全球的贝多芬》)贝多芬有着人性各方面的所有复杂性。他真的是包罗万象的。他不象莫扎特那么富于流畅的歌唱性(can tabile),不象巴赫那样富有生气的结构(architectural),也不象瓦格纳那样有戏剧欲。他是(这是他的特点)同时拥有这一切,包括这一切的各方面。但当你正确地观察他时,他是那么的独特!在欧洲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其它音乐如此自然地包含了抒情和纯结构(lyricism & pure structure)、轻柔和刚劲(softness & hardness)这些迥然相异的特性,这些特性却又和其它的融洽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自然的有机整体。也没有其它音乐象贝多芬的一样有血有肉自然而紧密地相连,就象我们自己的身躯一样。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一股神圣的力量使其适应自然的组织规律。贝多芬的音乐是爆发性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直至人类体验能力的极点,但却没有丝毫的偏差…… 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而且它们的表达也是如此的直接。听贝多芬的最美妙的时刻就是见证那种天真,如孩童一般的纯洁。虽然有着慈祥的仁爱,但又常常是天才的超自然。以前从未有过一位音乐家象贝多芬一样知道和体验过天上的音乐和神圣的自然和谐。通过他,席勒的“兄弟们,苍穹之上必定有一位仁慈的天父”之句才第一次有了生动的体现。这是超越任何词语描述的。 贝多芬作为作曲家,他灵魂里有着天真的童贞。因此,有一样东西被完全忽略了:所有的伤感和悲哀(有人把它们理解成为良知),所有的自我感觉和自我重视。如果贝多芬有悲哀,那就是天国的悲哀,是自然力量的直接的根本的结果。他从不“庆祝”,他从不想表现“深沉”,他根本不想表现什么,他只是真的纯真,这就是他表现出来真正深沉。

51年版的cover,希望能收到

 

 
 A-****:交响乐、协奏曲、大型宗教音乐
 B-****:奏鸣曲、管弦乐、室内音乐、歌剧
 C-****:精选辑、试音碟、NEWAGE
 D-****:流行、戏曲、爵士、民族        More